圖元項目案例登《人民日報》| 云南曲靖:黨建引領打造智慧化平臺,服務基層治理 “最后一米”
2024.09.23
問題反饋不及時、反饋問題難分類、填寫表單費時費力.......基層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提升服務群眾、群防群治工作效能,助力基層治理高效開展,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積極探索數字化基層治理路徑,以智慧化平臺為一線網格員賦能,讓 “智理觸角” 通過網格員,服務基層治理的 “最后一米”。
傍晚時分,結束一天勞作的村民陸續返家,村里漸漸熱鬧起來。龍華社區彭家營居民小組網格員張瓊偉,剛吃完晚飯便收拾行裝,準備開啟今日的 “走街串巷” 之旅。
“我負責服務村里的 18 戶居民,每天晚上都會去他們家中串串門、聊聊家常?!?張瓊偉自 2012 年出任村民代表,如今擔任網格員,常年行走在大小村巷間,調解村民糾紛、監督村容村貌、處置村間雜事。然而,問題日益增多,管理難度逐漸加大,如何破解?
數字化賦能,讓治理無死角。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沾益區探索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化基層治理新模式。去年11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調度中心的正式上線。問題上報、問題分類、處置反饋.......一間指揮調度室、一塊信息集成大屏、一點鏈接系統圖標,全區基層信息全方位呈現。數字平臺已然就位,上報渠道也需保持暢通。
“在走訪村民、巡視街道時,若發現鄰里糾紛、村容不當、公共設施破損等問題,只需拍照、填寫信息、點擊上傳,不到一分鐘,問題便能直接上報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調度中心。” 張瓊偉自豪地介紹道。有一次,在日常巡訪途中,他發現村里人行道雨水井蓋破損,擔心路人有安全隱患,便第一時間上報。指揮調度中心很快來電詢問詳細地點,隨后,沾益區住建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到場更換破損設施,從上報到解決,僅用了不到兩小時。不僅發現問題要上報,若現場處理完畢,也需同步上報處置過程,在家門口就能把問題一一解決。
壓實責任,聯動處置。一線網格員作為基層治理的 “觸角”,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加便捷地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平臺。線上管理平臺實現了問題上報、分類、處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無論是社區環境問題、安全隱患,還是居民的訴求和建議,在問題處置環節,指揮調度中心能夠實時監控處理進度,對處理過程進行跟蹤和督促。一旦發現問題處理不及時或不到位,中心可及時介入,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解決。
據悉,沾益區著力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持續完善 “三化一平臺” 基層治理體系,優化網格服務半徑,完善網格化治理架構。目前,全區共有網格1749個、網格員7013名,平均每名網格員聯系服務群眾 16戶、60人。
“群防群治工作不僅要發揮全區 1700 多個網格員的能動性,還要鼓勵全民參與基層治理監督工作,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沾益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永飛介紹,網格員和居民都可以用手機完成問題上報,各片區網格員還通過宣傳折頁、實機演示等方式,向轄區居民普及“美麗沾益”微信公眾號問題上報的操作用法。不僅上報問題,還要根據反饋為處置工作評分,讓監督工作向群眾走深走實,實現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信息化賦能高效基層治理工作機制。
今年 4 月,沾益區 110 警情上報與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調度中心” 成功實現信息共享,通過非警務矛盾糾紛分流多元化解機制,對糾紛類非警務警情進行優化分流處置。
“110 警情同步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信息服務平臺指揮中心,通過中心協同多個部門參與,讓‘看得見糾紛但管不了’的民警和‘管得了糾紛但看不見警情’的街道、部門聯合發力,問題來了,大家一起上,化解在早、在小,‘一站式’化解糾紛,既讓群眾滿意,又能解放警力?!?沾益區委政法委副書記胡源濤說。新機制實施以來,沾益公安分流非警務矛盾糾紛 4317 件,事項辦結率達 96.37%。
近年來,曲靖市沾益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2023年11月以來,沾益區將數字賦能基層治理作為基層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調度中心正式“上崗”,收到各類問題線索10萬余條,有效處置率達99.67%。著力打造 “一屏全域” 的綜合調度指揮中心,以智慧為基層治理賦能,確保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能夠得到 “即時辦理”。